Taipei Ricci Institute Store

Advertising

Renlai Monthly No. 99 2012-12

Renlai Monthly No. 99 2012-12

人籟論辨月刊 第99期 2012年十二月號《南島藝術遠航》- (13.8MB)

 藝術創作是主動的創造,觀者得以從中窺見創作者眼底的世界,若談太平洋是為了翻轉視角,那藝術創作無疑是其中最富想像力的一副眼鏡。本次專輯將呈現台灣當代的原住民藝術一段行有多年的旅程,以及這段旅程航向太平洋一個最新的停佇點。而我們採取的「觀看」藝術的方式,是為您說說一些出現在旅程中的人、事、物,以及這些人、事、物背後的時代與社會脈絡。我們不可能談得完整,更說不上透澈,但希望藉此帶出一連串關鍵字──人名、作品、地點、機構、事件、年代──讓「為什麼要談當代的、南島的,藝術?」在您讀罷之後,成為一個繼續開展的問題。

 馬郁芳,「摩登原始人」系列作品之〈高跟鞋存在的意義〉,2012(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More details


US$1.00 tax incl.


藝術創作是主動的創造,觀者得以從中窺見創作者眼底的世界,若談太平洋是為了翻轉視角,那藝術創作無疑是其中最富想像力的一副眼鏡。本次專輯將呈現台灣當代的原住民藝術一段行有多年的旅程,以及這段旅程航向太平洋一個最新的停佇點。而我們採取的「觀看」藝術的方式,是為您說說一些出現在旅程中的人、事、物,以及這些人、事、物背後的時代與社會脈絡。我們不可能談得完整,更說不上透澈,但希望藉此帶出一連串關鍵字──人名、作品、地點、機構、事件、年代──讓「為什麼要談當代的、南島的,藝術?」在您讀罷之後,成為一個繼續開展的問題。

馬郁芳,「摩登原始人」系列作品之〈高跟鞋存在的意義〉,2012(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目錄

論辨空間
01 正常的獨特
撰文 何靜茹 繪圖 笨篤

讀未來

04 消滅之前,請先憶起身世——師大巷弄生活的昔與今
撰文 白裕淇

人籟部落格
06 讀友迴響

 專輯

08 引言

10 我在這裡看見你——在新喀里多尼亞的導演手記
在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的棲包屋文化中心,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紀錄片導演與當地人相遇了,他們開展出預料之外的震盪共鳴——原來,在不同名字的背後,竟有那麼相似的生命遭遇......
撰文、攝影 陳潔瑤

20 取自然,譜心聲——峨冷在大山與大海之間尋自我
大自然提供的創作素材,有姿態、具性格,提醒人自由揮灑亦勿忘謙卑。
魯凱族的峨冷,藉天地間最細緻的存在,傾訴內心最飽滿的情感。
採訪、撰文 林佳禾

26 鍛金石,塑人生——雷恩在創作與營生之間找平衡
金屬的質地變化多端,就像雕塑者的生命也有各種不同面向。
排灣族的雷恩,在電光石火之間,努力打造自己存在的姿態。
採訪、撰文 林佳禾

32 撕下標籤後的美學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之路
「原住民」一詞充斥著刻板印象,制約了原住民的藝術想像和發展。為超越這個由身分帶來的侷限,原住民創作者一方面汲取母文化的豐富養分,另一方面則以個人原創力,將之轉譯為普世共鳴的藝術形式。
撰文 盧梅芬 整理 陳雨君

38 活生生的文化,活生生的藝術——流淌南島血液的高雄市立美術館
藝術能超越時間線性,將過去現在與未來凝結於一。高雄市立美術館正以南島當代藝術為介入點,從呼吸的當下,連結至已發展數萬年的南島文化脈絡,並探尋我們共同的未來......
採訪、撰文 何靜茹

 青年發聲

44 講台改造我們,還是我們改造講台?——教改變局中的青年教師
採訪、撰文 汪正翔

 心靈地圖

50 絕頂健康——追尋幸福人生的祕笈
撰文 江漢聲 繪圖 笨篤

54 不是想像國,只是被忘記——解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結界
撰文 諶淑婷

 特輯

60 來自南太平洋的啟示——原住民大專青年參訪斐濟之後
撰文 江漢聲 繪圖 笨篤

 國際

68 落地異鄉,只為歸鄉——在印度小山城看見西藏
撰文 蘇詠寧

 影像與想像

74 騎著假馬,跑向真實!——讀紀錄片《艾未未‧草泥馬》
撰文 黃以曦 劇照提供 佳映娛樂

80 另一場勝/聖戰?——《亞果出任務》
撰文 謝璇 劇照提供 華納兄弟

 書評

86 解密,卻太炫麗——《城市密碼:觀察城市的100個場景》
撰文 施佩吟 影像構成 張瀞今

90 空虛之石——岩井俊二的電影與小說創作
撰文 吳俞萱 攝影 楊宥蓁

No customer comments for the moment.

Only registered user can post a new comment.

Cart  

(empty)

New products

No new product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