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Ricci Institute Store

Advertising

Renlai Monthly No.96 2012-09

Renlai Monthly No.96 2012-09

人籟論辨月刊 第96期 2012年九月號《以詩釀歌》- (11.4MB)

 我們追趕著生活,片刻與片刻緊緊相依,幾乎找不到任何縫隙;當然,也就無法容納詩隨時可能會膨脹成的,不可臆測的巨大意象。詩真的已經隱遁遠離?而沒有了詩,又有何關係?在如同機械般重複運轉的日子裡,不管哪一個時代的人,都需不斷注入想像和新意。因此,最早的人們以歌吟方式抒發情懷,透過樂音與文字釋放自己;這便成了今日所讀的詩經、元曲、唐詩、宋詞,都是可吟唱可誦讀的詩歌體。詩與歌的互滲、挪移,在當代華語流行歌曲裡亦處處可見。詩人為流行歌操刀不是什麼特例,寫詞者李格弟正是詩人夏宇;華語歌壇最有名氣的寫詞人林夕,最早曾在香港創辦詩刊;或者為台語歌找回典雅靈魂的路寒袖,也是跨行寫詞的著名詩人...

More details


US$1.00 tax incl.


我們追趕著生活,片刻與片刻緊緊相依,幾乎找不到任何縫隙;當然,也就無法容納詩隨時可能會膨脹成的,不可臆測的巨大意象。

詩真的已經隱遁遠離?而沒有了詩,又有何關係?在如同機械般重複運轉的日子裡,不管哪一個時代的人,都需不斷注入想像和新意。因此,最早的人們以歌吟方式抒發情懷,透過樂音與文字釋放自己;這便成了今日所讀的詩經、元曲、唐詩、宋詞,都是可吟唱可誦讀的詩歌體。詩與歌的互滲、挪移,在當代華語流行歌曲裡亦處處可見。詩人為流行歌操刀不是什麼特例,寫詞者李格弟正是詩人夏宇;華語歌壇最有名氣的寫詞人林夕,最早曾在香港創辦詩刊;或者為台語歌找回典雅靈魂的路寒袖,也是跨行寫詞的著名詩人。而流行樂壇中,原本就不乏具備詩人氣質的創作者,像是80年代的羅大佑、90年代的陳姍妮或是近期的蘇打綠。正因為詩人、歌者不被界線所限,我們總能輕易在KTV裡找到詩的蹤跡。詩與歌,猶如親愛兩兄弟,外貌有時相似不已,性格卻有些迥異;最大的共同點應是,兩者都是當下的回音。

 目錄

 論辨空間

01 呼吸著詩意

撰文 魏明德 翻譯 謝靜雯

 讀未來

04 教科書背後的中國身影

撰文 吳介民

 人籟部落格

06 讀友迴響

 專輯

08 引言

 10 五線譜有詩人出沒──華語歌詞與現代詩的越界書寫

詩與歌詞的界限從未有一種主宰說法可清明。當作詩又寫詞的跨界創作者越來越多時,詩歌的演化也越來越精采了。

撰文 郭哲佑 繪圖 kuei* 攝影 林佳禾

 18 到KTV點首詩──靡靡之音非靡靡

詩不在幾萬哩下的海底,不在幾光年外的星球裡,走進KTV就能找到它的蹤跡。我們輕輕哼唱著歌曲,心上沾滿了詩意,時光塵埃也一一被洗滌。

撰文 劉建志 繪圖 kuei*

 24 台語歌的美與痛──在抗爭、鄉愁與文學中攀越

八音七調的台語歌,光是念來就頗有韻味;但詩意盎然卻也難敵時代的壓抑。歷經一連串的變形、淬鍊與再生,未來我們將吟唱什麼樣的歌曲?

撰文 翁嘉銘 繪圖 kuei*

 30 詩歌,美好的一家!──吳晟、吳志寧父子談《甜蜜的負荷》

歌賦予詩新靈魂,詩在歌裡重長成;詩歌原本不易分,同是時代的回聲。

採訪 楊子頡 撰文 楊子頡 何靜茹

 36 繆思躲在旋律裡──愛詩者的一首歌

六位愛詩的人,六首有故事的歌,各自譜唱不同的生命面貌,然後我們思考:當你哭,當你笑,詩與歌的距離,還否重要?

企畫 編輯部 繪圖 笨篤

 青年發聲

46 藝術之路非線性──新生代創作者的觀照與思考

撰文 汪正翔

 心靈地圖

52 打造專屬養生法,讓你更長壽

撰文 江漢聲 繪圖 笨篤

 58 當記憶離棄生命──失智症家庭的照顧難題

採訪、撰文 林佳禾

 國際

64 媽媽蘇走進現實政治──翁山蘇姬如何面對緬甸新局勢?

撰文 楊宗澧

 特輯

70 「藏寶閣」的新使命──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計畫

撰文 Silvia Bozzato 翻譯 瞿彥青

 影像與想像

74 現實,造就了浪漫:《女朋友。男朋友》

撰文 黃以曦 劇照提供 原子映象

 80 回到過往,窺探未來:《潛行者》

撰文 游千慧 劇照提供 2012高雄電影節

 書評

86 無神論者的宗教使用指南:《宗教的慰藉》

撰文 王乾任 攝影 莊媛晰

 90 烏托邦不在遠方──佩蒂‧史密斯的創作追尋

撰文 吳俞萱 攝影 莊媛晰

No customer comments for the moment.

Only registered user can post a new comment.

Cart  

(empty)

New products

No new product at this time